价格有涨有跌,中间贸易商就有了操作空间,在利润的吸引下,形形色色的参与者返场,煤市便又热闹起来。
据国家统计局数据,截至今年5月底,中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从业人员为360.9万人,与上年同期相比减少88.3万,降幅高达19.66%。上市企业业绩预告正密集发布,煤炭企业表现极为亮眼。
同期,安源煤业员工减少4650人,降幅高达32.86%。据统计,在13家已发布业绩预告的煤炭企业中,利润涨幅最低的为平煤股份,涨幅为88%。据中电联数据,今年上半年,中国发电量同比增长6.3%,其中火电发电量增长7.1%。煤炭企业业绩向好,推动股价大幅上涨。陕西煤业净利润最大涨幅超21倍,恒源煤电利润涨幅超10倍,阳泉煤业利润大涨8.65倍。
事实上,包括中银国际、中信证券等研报在内,都纷纷认为未来煤价仍将上涨。据报道,这是一个月内,发改委第五次就煤炭市场供应问题召开会议。中林如皋港经营部副总经理陈媛媛说。
不过,只要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不变,煤炭供需就不会出现太大的失衡,对于我们这种比较大的贸易商来说,就有继续发展的空间。镇江港务集团副总经理李经纬介绍,近几年,国内大煤企为了扩大市场,在长江沿线各港口都设立了办事处,不断将煤炭销售前移。煤炭贸易竞争将越发激烈将来,北煤南运将主要形成两条线,这两条线之间的竞争将不断加大。靖江太和港常务副总经理徐玉成介绍,近几年海进江的煤炭量有所减少,主要是因为客户越来越理性,一般都是按需采购,且随着煤炭销售前移,电厂和大煤企直接签订长协,长江沿线港口煤炭进出速度明显加快了。
煤炭销售不断前移以前煤炭供给紧张的时候,我们港口的客户都是电厂,经历过煤炭市场的萧条以后,现在港口的客户都成了煤炭企业,电厂现在不再需要自己采购煤炭,直接招标就可以了。而由于市场波动比较大,贸易商靠传统的操作模式风险增加,许多资金比较雄厚的贸易商便选择延长自己的贸易链条。
此外,之前一些只做坑口到北方港口的贸易商也将销售前移,一直做到了长三角地区,还有做分销的。长宏国际港口副总经理徐新峰说。港口现在就是要拼服务了,我们港口目前做得比较好,并不是因为我们港口地理位置比较优越,而主要是因为我们有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。李经纬介绍,当前,市场信息非常透明,从坑口到北方港口再到终端,运输费用和价格都很透明,大家对每一个环节的利润都很清楚。
将来海进江的煤炭可能增量有限,随着环保要求提升,劣质煤需求将继续下降,优质煤炭需求将会增加。未来,由于沿海地区加工制造业往内陆迁移,长三角地区煤炭需求量还会有一定增加,海进江的量或许也会增加。张晓峰说,他所在的公司做了18年煤炭贸易,他们最希望的是煤炭市场理性发展。海进江的量增长有限华东地区对煤炭硫分的要求很严格,近几年关闭了一批中小型锅炉和低效发电机组,导致煤炭需求有所减少。
近几年海进江的煤炭量保持在每年3亿吨至4亿吨的水平。李经纬认为,市场需求是影响海进江煤炭量变化的一个主要因素,但未来蒙华煤炭铁路专用线的开通,北方的煤炭不通过港口可直接方便地到达湖北、湖南、江西,海进江的煤炭量将受到影响。
不过,长宏国际港口副总经理徐新峰认为,环保检查已经成为一种常态,用煤企业要长期发展,就要达到环保部门的标准,以前用高硫煤的现在用低硫煤,加大环保投入,对煤炭需求不会产生过大的影响。南通华港物资贸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晓峰介绍。
徐新峰介绍,目前他们是长江沿线唯一一个为客户提供全程物流服务的港口,全程物流服务不再需要客户参与煤炭运输的各个环节,从而达到降低客户物理成本的目的276天工作日制度相当于通过行政手段直接将煤炭产能下降了将近20%,对煤炭市场价格形成了有效支撑。决策者如果无法掌握市场变化,则应该避免由于政策措施而加剧供需失衡。以中国经济的增长潜力和增长速度,过剩产能的消化速度也可能是很快的。在中国的煤炭消费中,45%用于发电,另外将近40%用于炼焦、钢铁、化工等工业行业。在能源需求较弱的时候,人们往往难以做出乐观的判断。
以行政的手段简单地对产能进行控制常常有悖初衷。2016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长了5%,而2017年1~5月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为6.4%,其中火电发电量更是增长了7.2%。
其次,中国仍处于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,城市轨道交通、中西部地区、中小城市、乡镇以及农村的基础设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。即使如此,经济结构调整和能源结构调整还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,经济增长与能源电力需求增长会逐渐回到稳定的、比较高的比例。
]煤炭价格自从2016年初以后经历了一轮快速上涨,之后一直维持在较高位置。而用电量、铁路货运量、企业利润等硬性的指标,也往往能给出更为直接且准确的预判。
从几大发电集团旗下上市公司的一季报来看,发电企业一季度的利润都出现大幅下滑,其中华能国际(7.290, -0.08, -1.09%)的每股收益减少87.9%,华电国际(4.720, -0.01, -0.21%)的每股收益更是下滑99.5%。从中长期上来看,煤炭价格的上涨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呢?由于能源结构调整和环境治理都针对煤炭,因此答案依然很不确定。即使是短暂的季节性供需偏紧,投机者也会加以利用,并造成较大幅度的市场价格波动。考虑到煤炭企业市场势力的存在,以及监管部门无法准确掌握实际的产量情况,行政调控措施应该减少到最低限度,不能简单划定一个产能比例][去年实施的276天工作日限产制度,极大影响了市场的煤炭供给。
(作者系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)。因此,煤炭价格上涨的原因究竟只是季节性的供应紧张,还是市场需求环境发生的变化,这是诸多市场相关人士共同关心的问题。
当然,由于经济增长和能源需求的波动,煤炭需求和价格波动难以避免,但能源供需会有一个自我平衡的过程。以秦皇岛5500大卡动力煤为例,2016年11月以后,其价格一直稳定在550~600元/吨。
第三,由于经济新常态和雾霾治理,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会加快速度。近期,由于煤炭供应面趋紧,神华和中煤甚至暂停了现货动力煤的销售,以保证长协合同的执行,这又进一步推高了煤炭价格预期。
在过去的20多年中,煤炭在短期内也曾出现了数次需求增速与经济增长不同步的现象。为此,决策者可能也需要准备好应对的措施。首先,从人均能源消费来看,中国还是处于很低的水平。相关的政策建议有以下几点:第一,需要考虑放开对煤炭生产的行政管制。
第二,需要从宏观角度来看待煤炭的产能过剩。综合来看,这轮煤炭价格上涨有短期季节性的原因,但更多的是能源电力需求提升导致的。
需从宏观角度 看待煤炭产能过剩[合理的煤炭产能应该是动态的,需要根据市场的现实情况进行不断调整。虽然长期而言煤炭有逐渐被替代的趋势,但在相当长时间内其依然是中国最主要的能源品种,经济增长与煤炭需求依然是正相关关系。
但从历史上看,这样做的后果常常会导致短缺:比如2004年的电荒。此外,煤炭作为基础能源品种,其价格上涨最终也将通过产业链条传导到下游。